【新生入学教育】历史与公共管理学院(法学院)开展2025级新生书写“致四年后自己的一封信”活动
作者:朱钰霞 编辑:张馨怡 审核: 发布时间:2025-10-16 查看次数:10
当主楼的窗棂映着初秋的暖阳,当信纸摊开承托着青春的重量,一场跨越四年的“时空对话”,在历史与公共管理学院(法学院)的新生入学教育中悄然启幕。为引导2025级新生锚定成长方向、明晰生涯规划,10月14日,学院在主楼精心组织“致四年后自己的一封信”书写活动,让新生以笔墨为媒,与未来的自己对话,为大学时光埋下“成长的伏笔”。


活动现场没有喧闹的议程,只有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成为最动人的背景音。刚踏入大学校园的新生们,或低头沉思,梳理着初入校园的忐忑与憧憬;或提笔疾书,将对“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政史人、法律人”的思考落于纸面——是深耕历史典籍,探寻文明脉络的期许;是手握法律利剑,守护公平正义的决心;是践行公共服务,传递政策温度的承诺。每一行文字都带着青春的赤诚,每一页信纸都勾勒着独特的理想蓝图。

完成书写后,新生们亲手将信封装封,在信封上郑重写下自己的名字与日期,一一交至学院老师手中。这些承载着初心与憧憬的书信,将由学院妥善保管,待四年后毕业季,当他们带着成长的收获告别母校时,再亲手启封——彼时,信纸会泛黄,字迹或许会陌生,但当初的期许与勇气,将成为见证“从新生到栋梁”蜕变的珍贵信物。


“写信的时候,突然就想清楚了‘为什么来这里’‘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法25(3)法学的陈佳妮在分享时说:“我在信里写‘希望四年后的自己,既能背下法条的严谨,也能守住人心的柔软’,这会是我大学四年的目标。”历25(4)公管的吕承泽同学则提到:“我想在信里和未来的自己约定,要多走、多看、多思考,把公共管理的理论,变成能服务社会的实在能力。”

“每一笔都是对未来的承诺,每一封信都是成长的‘时间胶囊’。”此次活动不仅让新生在慢下来的书写中沉淀自我,更贴合了历史与公共管理学院(法学院)“鉴史明法,善治致远”的育人理念。未来,学院将继续依托学科特色,开展更多兼具思想性与人文感的活动,引导新生在历史的纵深中明方向,在法律的严谨中守底线,在公共服务的初心中共成长,书写属于时代新人的青春答卷。
审核:高娟 朱钰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