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师范学院文件 盐师院〔2020〕110号 关于印发《盐城师范学院新时代劳动教育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0-12-18   查看次数:727

各二级学院、部门:
现将《盐城师范学院新时代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盐城师范学院

2020年12月15日

盐城师范学院新时代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精神,发挥劳动育人功能,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现结合学校实际,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教育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要求,紧紧围绕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劳动教育夯实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引导学生在劳动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劳动中厚植爱国情怀、在劳动中加强品德修养、在劳动中增长知识见识、在劳动中培养奋斗精神、在劳动中增强综合素质,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基本原则
充分发挥劳动的综合育人功能,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1.坚持育人导向,强化价值引领。通过学习劳动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增强学生劳动教育的价值体认、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理念,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价值观、成才观,自觉在学习和生活中做到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2.坚持有机融入,创新体制机制。结合“三全”育人工作,把劳动教育有机融入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有机融入立德树人和人才培养全过程,充分发挥课程教学、创新创业、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家庭活动的劳动教育功能,让学生在专业学习、职业体验、实习实训、调查研究、社会服务、勤工助学、文明创建、内务整理、日常生活中提升劳动素养。

3.坚持实际体验,实现知行合一。学生直接参与劳动过程,端正劳动态度,增强劳动感受,体会劳动艰辛,分享劳动喜悦,激发劳动热情,养成劳动习惯,掌握劳动技能,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坚持适当适度,遵循教育规律。根据学校实际和学生实际,遵循大学生劳动教育规律,坚持基础性劳动、专业性劳动、创造性劳动相结合。选择合适的劳动项目和内容,集中安排适度的体力劳动时间和强度。建立安全保障机制,确保学生人身安全。

三、目标任务
通过加强劳动教育,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培养学生劳动意识,锻造学生劳动品质,提升学生劳动技能,让学生形成劳动光荣、劳动伟大的正确观念,养成尊重劳动、崇尚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良好品质。学生至少掌握1至2项终身受益的劳动技能。用2至3年时间,积极整合和统筹安排多样化劳动教育资源,构建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机制健全的劳动教育教学和实践活动体系,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劳动综合育人格局,为构建完善“三全”育人工作体系和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四、主要内容和途径

(一)推进劳动教育教学改革,建立系统化的劳动课程育人体系

1.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程。从2020级学生开始,开设《大学生劳动教育理论与实践》必修课程,分“劳动教育理论”和“劳动教育实践”两部分。新生入学第一学期开设劳动教育理论课,形式为课堂教学,共3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8学时、实践教学24学时);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相关专业背景教师、管理干部、辅导员担任任课教师,主要针对劳动知识、劳动纪律、劳动安全、勤俭节约等方面开展教育,讲解劳动具体计划,宣讲劳动观念、劳动价值、劳动伦理等内容。“劳动教育实践”主要通过业余时间开展校内外劳动实践,促进学生劳动习惯和劳动技能培养,每学年不少于17学时,总学时不少于68学时。第一学年劳动实践一般以自然班为单位开展集体服务和劳动,由学校集中统一组织,其余学年的劳动实践由二级学院自行组织开展,学校通过PU、易班等平台进行项目推介、结果认定和成绩考核。

2.开发开设劳动教育通识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中开发开设《劳动科学概论》《大国工匠面对面》《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等相关课程,引导和鼓励教师广泛开设家政、烹饪、手工、园艺、非遗传承等与劳动有关的通识选修课程。

3.促进学科教学与劳动教育有机融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强化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劳动重要论述的教育,引导学生科学把握新时代劳动的丰富内涵和根本特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汉语言文学、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哲学社会科学教学中,深入挖掘劳动教育元素,有机融入劳动观念、劳动价值、劳动思想、劳动心理、劳动伦理的塑造和培养,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树立劳动成才观、劳动幸福观和劳动美丽观;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教学中,传递坚持不懈、吃苦耐劳、勇于探索真理的劳动精神,增强创意物化能力;在体育、美育、创新创业教育中,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引导学生以劳健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

(二)创新劳动教育实践载体,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劳动综合育人格局

1.打造形式多样的基础性劳动平台。一是做好寝务劳动。把学生在公寓内的内务卫生和劳动表现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作为评奖评优的重要依据;督促要求学生做好洗衣、扫地、叠被、清洁等寝务劳动,培养自我服务的劳动习惯;引导学生参与公寓板报制作、设备维修、车辆整理、环境美化等室外劳动。二是做好班务劳动。要求学生做好教室课桌清洗、垃圾捡拾、卫生保洁等日常性班级事务劳动;班级围绕“劳动”主题,广泛开展手工制作、电器维修、勤工俭学等课外劳动实践活动。三是做好校务劳动。在校园绿化管理、公共区域清洁、教室和图书馆管理等领域设立学生勤工助学岗位;以世界环境日、地球日、植树节等节日为契机,经常性组织校园劳动日、劳动周活动,引导学生开展校园绿化、美化、亮化、净化活动;在学校闲置空地,让班级学生认领绿植或“责任田”,开辟区域种植“励志林”等;建立“大学生劳动爱好者”协会等学生社团,充分发挥学生在劳动教育方面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学生自我劳动意识。四是做好校外劳动。在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月、国家宪法日等重要节点,引导学生广泛开展社区服务、勤工俭学、扶贫帮困等社会公益性质的劳动实践活动;积极引导学生走进工厂、走进基层、走进社会,感受一线劳动的魅力;助力脱贫攻坚专项活动,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强化劳动实践。

2.推动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引导学生掌握扎实的劳动知识与技能,培养未来高素质劳动者。将劳动教育渗透到专业教育中,充分挖掘专业课程中的劳动教育资源,明确专业课程的劳动育人标准。加大学生动手操作、设计制作、实验实训以及劳动技能、职业技能的培养,强化专业学习中的劳动参与,引导学生在劳动中学习、学习中劳动,手脑并用、知行合一。促进劳动教育与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及就业指导相结合,积极推进职业体验活动,让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上或模拟情境中见习、实习,体认职业角色,获得对职业生活的真切理解,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和人生志向。各二级学院根据专业特点,建立数学建模、科技发明、读书创作、法律援助、社区服务、扶困助困等各类劳动兴趣小组,形成“一院一品”;结合实践教学和专业实习,安排一定时间的工业体验、商业和服务业实习等劳动实践。按照学科和专业类别,探索建立工业生产、财经贸易、商业服务、社会工作、法律服务等行业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综合实践基地)。充分利用已建的各类实践、实习、教育基地以及其他社会资源,促进产教融合,组织学生学工学农,开展社会服务活动。

3.鼓励学生开展创造性劳动。围绕提升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科技能训练、科研课题研究、科技发明制作、学术论文写作、专业学科竞赛等创造性劳动,培养学生至诚报国的理想追求、敢为人先的科学精神、开拓创新的进取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不断提升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协作能力。推动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实践有机结合,开展创业模拟实训,积极参加“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互联网+”创业大赛等各类科技创新竞赛。组织各种形式的劳动体验、技能竞赛、岗位练兵等活动。

(三)大力弘扬劳动精神,积极培育劳动文化

1.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劳动教育功能。定期举办劳动教育专题论坛、劳动教育学术沙龙,举办劳动教育主题辩论赛,提高学生对劳动教育的关注与认识。在学生公寓走廊墙壁上悬挂有关劳动的名人名言,打造宿舍“劳动教育”长廊。讲好新时代劳模故事,利用“行知大讲堂”等平台邀请大国工匠、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等开展主题讲座,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劳动模范、聆听劳模故事、感受劳模精神、观摩精湛匠艺、分享工匠情怀。在“五一”国际劳动节等重要节点,举办大学生劳动文化节等活动,表彰师生劳动模范,排演以反映劳模精神为主题的话剧,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抒发对劳动者的敬意,唱响劳动最光荣的主旋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劳动价值观。利用网络新媒体平台,推出“青年劳动之声”,提升劳动教育的丰富性,通过微直播、微图说、微寄语等版块,增强劳动教育的互动性。开展“我爱我家”“星级、免检示范寝室”评比创建、“最美公寓人”演讲比赛等活动,培育公寓学生劳动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宣传栏、橱窗等宣传载体作用,推送师生劳动典型及先进事迹,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在学生中形成“我以劳动为荣”的良好风尚。广泛开展“弘扬劳动创造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等主题班会、团课和报告会,提高学生劳动素养。

2.构建完善的劳动教育管理机制。把劳动教育作为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贯穿办学治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建立制度规范、分工明确、运行科学、保障有力的劳动教育工作体系,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成立盐城师范学院劳动教育课程中心,由校长兼任中心主任,由分管教学、学生工作和后勤管理的校领导兼任副主任。课程中心负责劳动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督促检查,统筹做好工作场所、人员配备、设施建设和资源保障等工作。课程中心下设劳动教育理论教研组和劳动教育实践教研组,分别由教务处、学生工作处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成员为各二级学院分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分管学生工作的党总支(党委)副书记、任课教师及相关人员。

3.加强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建设。修订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学生表彰和奖励、奖学金评定等办法以及学生公寓管理规定等文件,将劳动素质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和学生评奖评优体系。探索实施劳动教育过程性考核评价机制。在学生表彰和奖励中,探索设立劳动类奖项。开展“劳动之星”等评选,对热爱劳动、善于劳动的学生进行表彰和奖励。

4.构建家校社劳动协同育人机制。探索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深度融合机制,实现家校社三方有效衔接、互相促进、协同育人的工作格局。建立学校、家庭、社会联络沟通和资源共享机制,使家长转变教育观念,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在家庭生活中培养学生劳动习惯,提升劳动能力。加强与地方政府、研究院所、企业、社区的联系,在全社会广泛传播劳动精神,营造“劳动最光荣”的社会氛围。

5.加强劳动教育教学研究。设立劳动教育专项研究课题,积极开展劳动教育课程、教材、教法、师资队伍建设和工作推进机制等方面的研究,以项目化运作培育劳动实践活动品牌。

五、实施要求

1.高度重视,提高站位。各二级学院、部门要认真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和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精神,深刻认识劳动教育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要在学校劳动教育课程中心的统一领导下,强化协作,完善机制,形成合力。二级学院是学生劳动教育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要及时成立二级学院学生劳动教育工作组,强化组织领导。

2.精心组织,抓好落实。各二级学院、部门要根据本方案细化各项任务要求做好规定动作,并结合自身实际创新教育内容和形式,确保各项工作落地生根。要将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教育有机整合,并纳入学校“三全”育人工作体系,共同推进、协同构建。要把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融入师德师风建设,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积极性,形成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劳动育人体系。

3.固化成果,着眼长效。各二级学院、部门要注重劳动教育的长期性、持续性,做到时间持续、工作常态、润物无声。要有效利用各类媒体加强劳动教育的舆论宣传,营造重视劳动教育、支持劳动教育的浓厚氛围。要积极探索、努力创新,认真探索劳动教育的新载体、新举措,及时总结推广劳动教育开展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形成长效工作机制。学校将把劳动教育纳入相关考评体系,并适时开展督查。


                                          盐城师范学院院长办公室

2020年12月15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