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刘易斯模态实在论研》
作者: 编辑: 审核: 发布时间:2024-11-23 查看次数:270
《大卫·刘易斯模态实在论研》2023年于西南大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刘张华,男,安徽宁国人,南京大学哲学博士,盐城师范学院副教授,兼任盐城市逻辑学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力逻辑哲学与法律逻辑。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江苏省教育规划项目各一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一项、一般项目多项,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参编江苏省重点教材一部,参与翻译著作一部。获得江苏省逻辑与思维科学优秀成果奖多次。
主要内容:现代模态逻辑是克拉伦斯•欧文•刘易斯(Clarence Ivring Lewis)于20世纪初创立的。在他建立S1-S5五个模态系统之后,如何确立模态逻辑的语义学及其合法性,一直是当代模态逻辑学家们力图解决的问题。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克里普克等人创立可能世界语义学之后,模态逻辑的地位和价值才逐渐得到学界的认可。在这之后,模态哲学家们逐渐加人对“可能世界”这个概念的研究队伍,并提出了一些竞争性理论,大卫•刘易斯的模态实在论就是其中之一。在这些理论的竞争中,大卫•刘易斯的模态实在论因为不符合直观而被众多学者批评,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但迄今仍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本书试图表明,以往对刘易斯的模态实在论的批评,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对其模态哲学思想的误视与错解,也与其理论表达上的特点与缺陷相关。通过正本清源和比较分析,系统而融贯把握刘易斯的模态哲学思想,可以凸显出其优于其他模态哲学理论的合理之处,从而发挥其应有的解题功能。
刘易斯的模态哲学思想主要是其模态实在论。模态实在论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可能世界理论、对应体理论和归结主义方法。此外,刘易斯的模态哲学思想还包含了其对反事实条件句的分析,它是可能世界语义学的应用理论,但在深层中也涉及对模态实在论的应用。